初心不改立志科研 求实创新硕果累累——农业农村部“四好”党员张锐的事迹材料


张锐,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创新团队首席、棉花耐逆丰产创新组组长。长期致力于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抗逆、高产分子育种研究,坚持面向国家棉花产业重大需求,聚焦关键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育种应用,在棉花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中取得系统成果。

坚守初心强信念 党建引领促科研

张锐始终以“四好”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将党的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深度融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研究团队的领头人,她注重以党建引领团队建设,积极组织并参与支部各项学习与实践活动,将科研攻关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以身作则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她的带动下,团队形成了潜心钻研、协力攻关、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为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立足产业担使命 聚焦“三系”破难题

面向我国棉花产业对高产、抗逆、优质品种的迫切需求,张锐带领团队长期深耕于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研究。近年来,团队重点聚焦棉花“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抗虫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开展了大量系统性、创新性工作。团队综合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重点攻坚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的克隆与功能解析,深入探索“三系”体系中核质互作分子机理,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为深化“三系”育种理论、突破技术瓶颈奠定了坚实基础。

求实创新结硕果 理论应用双驱动

在扎实推动“三系”育种研究的同时,张锐在棉花叶形、花色等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系列成果,拓展了对棉花农艺性状遗传调控网络的认识。其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有效衔接了从基础理论探索到育种材料创制的创新链条。

截至目前,张锐先后主持包括生物育种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团队在《Nature Plant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New Phytologist》等国际知名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彰显了深厚的学术积累与创新能力。团队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为核心基因与技术的保护与应用构建了知识产权屏障;培育并通过审定的棉花新品种达5个,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600万亩。相关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项,体现了其科研工作的重大价值与广泛影响。

协同攻关育人才 服务棉业践初心

作为团队负责人,张锐始终重视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她积极推动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及产业界的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目前,团队正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新种质的产业化进程,积极与种子企业及推广部门对接,旨在将前沿科研成果更快、更有效地应用于育种实践,为培育适应不同生态区、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棉花新品种,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持续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