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兰,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设计育种创新组组长。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张兰始终心系“三农”,以攻克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难题为己任,坚持生物育种重大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科研方向,行走阡陌,醉心科研,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爱岗敬业 模范带头
张兰始终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四好”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为人正直、与人为善、兢兢业业。作为多届支部委员,她积极为支部的各项活动建言献策,一丝不苟的做好支部工作,在民主评议党员中连年被评为“优秀”等次;作为研究所两届妇委会委员,她始终倾心为全所女职工服务,两次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妇女工作干部”。科研工作中,张兰恪守“敬业执著、严谨探索、继承开拓”的所训精神,与创新组成员齐心协力、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经过十年专心致志的科研攻关和夜以继日的奋力拼搏,成功创制了两个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转化体BFL4-2和BBL2-2,为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种质基础。其中,BFL4-2是我院首例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玉米转化体,被评为2023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产品创制,并且实现成果转化5000余万元,是生物所迄今转让标的最高的科研成果。张兰荣获2023年度和2024年度农业农村部直属机关“四好”党员称号。
立足本职 服务三农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每年都面临虫害和草害的严重威胁,给玉米生产以及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2021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系列部署,逐步实施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在部、院党组统一部署下,张兰结合自己创新组的工作,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投身到试点驻点及示范工作中,以驻点为家,时长达380余天。为了扎实做好驻点工作,张兰一个村一个村的走,每一块田地都留下了她调研的身影。她认为只有充分调研当地气候土壤特征,才能因地制宜、制定出配套的种植方案,明确各种植环节的技术要点。玉米播种后,她又耐心的向村民详细讲解新品种的抗虫耐除草剂特性,手把手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提升农户的种植水平;收集到农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她积极开展转基因知识和管理政策科普宣传,消除干部群众的疑虑和担忧,提高管理干部、农技人员以及农户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水平,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张兰被评为试点工作突出贡献个人,为生物育种产业化顺利推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应有的力量。
应用导向 合作共赢
张兰对转基因玉米减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显著成效充满信心,看到了农户增收后对优良转基因玉米品种的认可,她和创新组成员抓紧开展BFL4-2和BBL2-2的转育工作,期望尽快实现BFL4-2和BBL2-2的产业化应用。截至目前,转育改良玉米骨干自交系100余份,组配杂交组合600余个,在全国五大玉米生态区全面开展筛选鉴定,推进转基因玉米新品种产业化落地。基于目前适合西南地区的转基因玉米品种极少,东北地区缺乏适宜寒地的极早熟优良新品种,张兰积极与内蒙古、广西科研院所以及种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优势互补、资源融合,推动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地方项目6项,为争取早日培育出区域适应性强、市场认可、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她仍在上下求索。
随着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逐步推进,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民众的认知水平以及接受程度逐年提高,这里面饱含着张兰的付出和汗水;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顺利推进,也得益于张兰“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张兰是一名普通的农业科研人员,但她甘于寂寞、下沉一线、发挥所长、不求索取,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四好”党员的内涵,切实践行了“服务三农”的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熠熠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