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6版) 作者:王方 发布时间:2019-06-11
高叶酸玉米受到消费者关注(李晨摄)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营养型农业团队的高叶酸玉米1万亩的推广许可权,被山东菏泽采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345万元的价格拍得。这是营养型农产品的首次拍卖。
营养型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近日,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其宗旨是提高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营养型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对健康的挑战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管理的关口要往前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顾问委员许智宏在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
以前人们总是把医疗方面的资源投到治病上,现在更多的是加强防病。而很多疾病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如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
营养不良主要有3种形式,包括营养过剩、营养不足和微量营养素缺乏。其中,微量营养素缺乏又称为“隐性饥饿”,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
“‘隐性饥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杀手。慢性病在中国已成为第一位死亡率原因,在城市和农村分别达到85.3%和79.2%。我国慢性病人群数量占到总人口数的1/3,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这些基本上都与我们的食品结构有密切关系。”许智宏表示。
近几年,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对保障国民营养安全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注重粮食和营养安全,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营养现在变成了共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顾问陈晓亚表示。
大众对食物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但长期以来,农业重产量轻质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营养品质的提高。“基于这些背景,应大力提倡营养驱动型农业。”许智宏说。
病从口入,营养型农业就是一把解“锁”的钥匙。营养型农业以作物营养强化技术体系为核心,提高主粮作物、蔬菜作物和饲料作物中微量营养素和健康功能因子含量,使人们通过日常食用植物源或动物源产品后产生明显的健康效应。
科技带来改变
营养型农业始于作物分子育种,终于人群营养改善,既体现了农业发展的健康引领,又反映了实现健康的农业路径。
在我国,从2004年开始,一支科研队伍通过遗传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营养组学、医学健康和分子设计等不同领域的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培育各种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功能因子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物质的新型农产品。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经过多年努力,已培育出20多个营养强化作物新品种,开发了多款营养型新产品,实现了全技术链创新、全价值链升级和全产业链融合,从食物源头为城乡居民的营养改善和健康保障提供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副所长张春义介绍。
比如,上述拍卖的高叶酸玉米,其叶酸含量150~200μg/100g鲜籽粒,是普通玉米的3~4倍,以5-甲基四氢叶酸和5-甲酰四氢叶酸为主,易于人体吸收利用。除了鲜食玉米,还有玉米饼、玉米片、冻干玉米粒等。
中国人群中TT纯合突变为29.8%,CT杂合突变48.6%,容易导致体内叶酸的缺乏。有了这样的玉米,消费者通过日常饮食就可以改善人体营养状况。高胡萝卜素甘薯、高花青素甘薯也是如此。
整体产品研发的真正力量在实验室,也在市场。“营养强化项目的成果给10万亩土地带来了盎然生机,使8500户农户收入提高,助力2500户农户脱贫。”山东菏泽采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峰介绍,2018年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签订了《作物营养强化与人体健康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合作协议,践行营养强化项目。
作为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山东种业集团已确立了初期50万亩营养强化作物种植推广基地,重点推广高叶酸玉米、高锌小麦等。
联合起来 集聚发力
“营养型农业需要科学家、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参与,从育种、栽培到食品加工、营养评价(几方面),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联合协作,进行全产业链的创新、升级、融合。”许智宏说。
如果说营养型农业的科研进步需要多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那么它的产业发展同样需要“政、产、学、研、商、服、用”各创新要素的集聚。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在联盟成立大会上强调,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推进联盟“实体化”工作又一个新亮点,通过多学科、多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大攻关、大联合、大协同,既构建了科技创新主体、行政管理主体、投资融资主体在共同创新创业过程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又构建了政产学商研市场运营模式和商业服务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各种农业科技创新力量整体聚合发力。
梅旭荣还希望联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问题和科学问题,构建共享协作平台;成立专家智库,进行战略研究,为国家推动营养型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张春义介绍,联盟主要承担任务包括:推动营养强化型产品在育种、种植、加工、检测、评价等多个技术环节方面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联盟成员间科技协同创新,加强营养型农业各产业链中科技创新团队和企业的协同攻关,突破行业技术瓶颈;促进联盟各成员单位的资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不同行业和细分产业的联盟会员之间的合作和发展,同时推动跨地区、跨国界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合作,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流动。
除了提升营养型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外,还要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与专业机构联合开展成果筛选、市场化评估、融资服务、成果推介等工作,促进营养型农业技术成果转移的创新发展;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为政府重大决策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支撑,同时建立与各行业协会之间的紧密联系,为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