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主办的全球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技术媒体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总量在持续增加,粮食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将保持增长态势。在坚持立足国内, 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基本方针下,需要现代农业技术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此次媒体座谈会选择在世界粮食日期间(10月16日)举行,意义十分重大。 会议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敏研究员主持,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秦中春研究员、美国唐纳德植物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华盛顿大学生物系Roger Beachy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博士、孟山都中国战略和运营总监麦科林等嘉宾参会,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的粮食安全、科技在可持续农业经济中的作用、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生物育种与粮食安全和科技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秦中春指出,中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将面临劳动力转移、生产成本上升、科技投入不足等八大困难。他指出中国粮食安全的四个真正问题所在:我国在资源的管理及其是否严格,在科研投入方面是否充足并能否提供有力保障,科技发展方面的政府是否提供有力支撑,政策管理机制是否完善及其是否具有积极性。在提到国内粮食形势时,秦中春指出,目前国内的粮价低于国际市场水平,在短期内安全无忧,有一定的调控空间,但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仍然艰巨。 Roger Beachy教授在发言时表示,目前粮食安全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的,不仅仅面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的问题,还有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问题,为了确保在未来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地球,保护土壤及环境资源。生物技术的应用对农业发展是要保护而不是破坏性的,未来的生物技术应用要实现资源共享,并能够对农业发展起到持久有效的推动作用。 在谈到国内生物技术发展与应用问题时,吕玉平表示:“国内的科研投入无法与国外相提并论,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三大种业巨头每天投入二三百万美元用于研发,一年的投入约10亿美元,而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北农、中种、隆平高科、未明凯拓、奥瑞金、创世纪等企业的年研发投入总和还不到5亿元人民币”。可见国内的科研投入及发展还需要很大的跨越。同时吕玉平表示,大北农集团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10亿元用于生物育种技术研究。 在谈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时,罗云波教授指出,国内大多数人对转基因食品认识存在误区,其实转基因食品比非转基因食品更安全,因为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科技手段将作物品性进行优化,是具有选择性的,比传统育种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公众应该正确的认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 孟山都中国战略和运营总监麦科林先生在发言时强调,从1996年至今,全球约59个国家批准种植生物技术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10亿公顷,人们消费的生物技术食品已经达到1万亿次。生物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自人民网、农民日报、科技日报、新京报、财经、经济观察报、和讯网、21世纪报道等媒体的近30位记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在媒体提问环节,嘉宾还就记者关心的粮食定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粮食安全的科技支撑以及有机农业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敏研究员主持会议
参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发言
参会嘉宾围绕议题进行交流讨论
媒体记者对参会嘉宾进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