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发成功30周年,近期,Journal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农业科学学报》(英文版,JIA))邀请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领先的棉花研究团队撰稿,组织发表了“棉花生物技术育种”专刊。专刊共17篇文章,涵盖棉花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遗传育种三个领域,探讨了棉花产量与品质形成、病虫草害抗性、棉种综合利用提升以及棉花基因编辑等研究新进展和成功经验,为作物生物技术设计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我所梁成真研究员等受邀为专刊撰稿《Three decades and beyond: Breeding, biotech breakthroughs and future of China’s GM insect-resistant cotton》,系统概述了国产抗虫棉的研发、应用和产业贡献,使读者全面了解国产抗虫棉的成就。
1992年,中国正式启动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发项目。199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价抗虫棉,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抗虫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此后,棉花生物技术设计育种团队陆续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价和三系抗虫棉,并通过资源的开放共享,快速推动了国产抗虫棉的产业化应用。在过去30年中,得益于品种多样性、强适应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国产抗虫棉的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10%增长到2003年的50%,目前已超过99%。利用国产抗虫棉种质,已育成200多个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亿亩,减少了约65万吨的农药使用,带动了超过650亿元的新增产值。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发及其产业化不仅提升了棉花产业的整体水平,还促进了棉花基础研究,标志着中国在转基因棉花领域的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图示:专刊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