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 科技领航者】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的事业必有科技领军人物。记者深入院所高校、科研场所、企业单位,以文字、图片、音视频、新媒体报道方式,讲述科技领军人物创新、创业的精彩故事及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弘扬他们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精神动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磷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元素,玉米作为畜牧业的主要饲料,含有丰富的磷,由于畜禽体内缺乏一种叫做“植酸酶”的蛋白质,所以很难吸收饲料中的磷,因此每年我国有300多万吨磷随畜禽粪便流失到环境中,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今天的领航科技创新中国节目,我们去认识一位中国植物基因工程的开拓者范云六,她通过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粒粒普通的玉米种子进行了改良,破解了这一困扰我国畜牧业多年的难题。
范云六,85岁,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基因工程开创者之一,率先将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作物遗传改良。
植酸酶相当于一种植物中磷的改良剂,它可以改变植物中磷原本的分子结构,磷等微量元素变成了动物可以吸收的形式。范云六希望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培养出本身富含植酸酶的玉米。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无数次的失败,2009年,范云六团队研制出了全球首例植酸酶玉米。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使用植酸酶玉米作为饲料,玉米中的磷吸收效率大幅提高,每年畜禽粪便中的排磷量减少40%以上。作为国家农业基因工程的学科带头人,范云六说她一辈子都离不开一个农字,为农民分忧、用科学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