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发展不应徘徊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03-01  作者: 马爱平

 

     “我意识到转基因技术可帮助解决全球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今年1月3日,在牛津农业会议上,马克•林纳斯谈到此点正是他为以前反对转基因行为道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的第三本书《上帝的物种:在人类纪拯救地球》中,他意识到,人类今天面临的挑战是:到2050年,必须用现有的耕地面积,利用有限的肥料、水和农药,在气候迅速变化的背景下,养活95亿人口。

    “那这些人将需要多少食物呢?依照去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最新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食物需求增长将超过100%。这将几乎彻底抵消了GDP增长,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马克•林纳斯说。

    今年是孟德尔遗传也就是杂交育种技术发现148周年,DNA双螺旋机构发现60周年,基因克隆技术发现40周年,也是我国抗虫棉大规模种植的10周年。

    然而在转基因面前,人类仍在徘徊。

    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于人类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史前文明时,每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个人,到工业文明增加到5000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林敏说,整个农业发展是不断改造自然获得生存空间的过程,尤其在人口膨胀的今天。

    由于人口的增加、能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再加上人均食品产量、人均工业品产量的降低,“随着人类社会到2050年达到发展的极限,如果再不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难以为继,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得靠科技。”林敏说。

    实际上,无论是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还是工业生物技术,对于提高人类生活和健康质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中国选择发展转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在高技术领域不发展就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大豆就是例子。”林敏说。

    2003年,中国开放大豆进口,当时的转基因大豆,比东北的黄金大豆便宜百分之十几,出油量又多了六分之一,结果黄金大豆迅速被淘汰。

    不仅如此,从我国国情来看,“中国人多、地少,还有着南咸北碱、东西部寒冷、半壁江山干旱等恶劣自然条件,再加上产量优质瓶颈,这就需要转基因技术来应对由于气候原因等造成的压力以及提高单产。”林敏说。

    从2004年迄今,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九连丰、九连增。“但仍存在粮食够不够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说,中国始终存在着人口对于农业资源,主要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压力,农业自然灾害多发、抗灾和减灾能力不够、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

    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为18.3亿亩,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却仅有8亿多亩。

    “从总量上讲,要保持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在加大。”徐小青说,再加上农业投入成本加大,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渐消失,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矛盾突出,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步在增大。

    有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进口农产品相当于使用了国外大概7亿多亩的耕地。2011至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速度依旧增大,2012年1至10月份,在农产品进出口的1400亿美元贸易额中,出口500亿,进口达900亿。

    “中国转基因的发展有过一段时间的提速,现在又处于徘徊时期,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林敏说。

    从国家战略来看,“从2009年迄今,国家把转基因技术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逐渐建立起独立的转基因研发体系,转基因棉花、水稻、玉米等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转基因大豆、小麦和油菜目前依旧跟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林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