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和传统杂交是否“同根生”?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发布日期:2013-02-25

 

  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传统杂交技术比转基因技术安全。

  2013年1月3日,在牛津农业会议上,马克•林纳斯发表了演讲,为其反对转基因传播的做法道歉。在讲到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时,他举例:“我曾认为所谓的‘终极科技’会让农民们每年保留良种的习惯变得毫无必要,但在很早以前杂交技术出现时,它也被认为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实是直到现在也从未‘得逞’。”

  近日,记者就转基因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的差异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

  传统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转基因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本质上相同。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小麦遗传工程,传统的育种学家把山羊草的抗叶锈病基因和野生小麦杂交,再用它的后代和栽培小麦杂交,成功把山羊草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小麦里面,实现了跨物种的杂交、基因转移。”林敏说。

  此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朱祯也表示,转基因技术和传统的水稻育种类似。他说,现在的水稻品种都是千百年来,通过杂交育种把外来的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里,只是非转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转基因通过体外转移,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

  林敏认为,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技术的比较,过程更精确、更快速。比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杀虫蛋白基因来自于微生物,通过表达载体构件花粉管的载入转移到了棉花中,使棉花获得了常规育种不能获得的抗虫性状。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黄丛林也认为转基因技术跟常规的杂交技术原理差不多。常规杂交技术转移的不是一个基因,而是很多基因,而转基因是很准确地转移某个基因,这就像装米一样,杂交是把一袋米装到另外一个袋子里,而转基因就像是从米袋里挑出一粒米,然后装到另外的袋子里,是一种更准确细微的转移。

  “有人认为转基因没有传统杂交安全,主要原因是科普不到位,认识有误区,没有认清转基因的本质。”林敏说。

  基因最初的概念是修道士孟德尔提出来的,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DNA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因此所有的物种都起源于同一个祖先,这是转基因遗传基础,也是为什么细菌的基因转移到动物的体内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实际上,转基因的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树长了瘤,通常是由于土壤的根瘤农杆菌侵染到植物里,把细菌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上而造成。

  林敏认为转基因安全的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性状和基因,比如抗虫的玉米,可以减少虫害对玉米的侵害,减少玉米感染真菌的机会,让玉米少受到真菌产生的毒素的污染,因此,转基因玉米要比常规玉米更加安全。

  除此之外,与常规育种相比,质疑者又认为转基因违背了生态平衡的天道,令人感到恐惧。

  “转基因并非违背了生态平衡,在对转基因的质疑中,有一种说法和200多年前质疑牛痘疫苗的说法惊人的相似。”林敏说。两百多年前,天花作为一种传染病,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种牛痘法来预防天花,但在当时受到了强烈的反对。教会认为它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伦敦的上流社会甚至想象小孩种了牛痘,可能就要长牛角、牛鼻子。

  “这和今天妖魔化转基因说法非常相似,有人认为吃了转基因食品就会长出动物的器官。”林敏说。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是有效的,它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缺乏根据的反对说法难以成立。

  同样,由于各国实施了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价,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首次实现商品化种植以来,16年间尚未发现有科学实证的转基因食用和环境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