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问题食品和转基因食品,谁带来恐慌

作者:方舟子   来源:新浪网    发布时间:2012-06-26

 

    这几年川菜“水煮鱼”在京城颇为流行,“水煮鱼”用豆芽做锅底是不言而喻的。不料在今年4月份我在北京去一家常去的川菜馆下馆子,在点了“水煮鱼”之后,服务员却紧接着问:“用什么做锅底,白菜、发菜、油麦菜还是豆芽?”不由大奇,服务员答曰:“现在有些人不敢吃豆芽了。”这才想起,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刚刚揭露过,北京市

  大兴区一家豆芽厂用各种化学原料催长豆芽并用化工原料“保险粉”浸泡,然后销往北京市的一些超市、餐馆、食堂。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至迟在十几年前我还在国内读书的时候,就已出现了用敌敌畏制作假茅台的新闻。但是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被各电视台、报刊集中揭露出来,劣质婴儿奶粉、氨水泡制的龙口粉丝、敌敌畏浸泡的金华火腿、死猪肉制作的太仓肉松、添加工业冰醋酸的山西老陈醋、“福尔马林”浸泡的水发食品、工业盐腌制的四川泡菜、用色素养出来的红心鸡蛋,乃至韭菜、香肠、肉丸、饺子、竹笋、酱油、瓜子、果丹皮、黄花菜、明胶等日常食品全都可能含有毒物质。只要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不吃进有毒食品的机会几乎没有。即使在海外,也无法完全避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7月9日刚刚向美国消费者发出警告:“不要用中国产的婴儿奶粉喂婴儿”,因为来自中国的婴儿奶粉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没有保障。该局最近抽查了在纽约东方店销售的一种中国产的婴儿奶粉,发现其蛋白质含量还不到国家最低标准的七分之一,脂肪含量只有四分之一,钙和镁的含量极低。

  这种状况,的确值得全世界华人的关注,它关系到的是每个还在食用中国食品的人自身的和亲友的健康。由此引起的愤怒和恐慌也就可以理解。但是在恐慌之中,我们却听到了反科学的鼓噪。我不止一次地见到,有人在撰文声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时,把转基因食品也做为一大危险列了进去,甚至厉声警告:“没有人能够确切证明,一度被看成是食品科技神话的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不是现代生活的‘潘多拉魔盒’!”(符郁《“食品恐怖主义”之忧》,载《新周刊》2004年6月30日)听上去比上述的问题食品还要恐怖得多。发出这种耸人听闻的警告的人,恐怕连“转基因”究竟是什么玩意也不甚了然。只要知道什么是“转基因”,就可以确切证明转基因食品不可能是什么“潘多拉魔盒”。正如我以前已反复指出的,目前并无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会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更有害健康,反而有许多证据表明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无害甚至更有益处(例如提高了食物的营养价值或降低了原有食物中的有害成分)。但是有人对此置若罔闻,还要做先知状再次厉声警告:“要记住,DDT以及将动物尸体磨碎以充作牛饲料的危险后果也是在多年以后才揭晓的。”(同上文)如果因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在多年以后才知道恶果的例子,就认为现在认为安全的东西就未必都是安全的话,那么同一标准也应该适用于所有在今天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而不仅仅是转基因食品。那样的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今天的哪怕一样食品是绝对安全的?即使是被“安全”地食用了几千年的食品也未必就安全,例如腌制、油炸食品,恐怕自有文明以来人类就已在食用,而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发现含有致癌物,不可多吃。

  还有的人则借机控诉起现代科学的罪恶来了,据说“现代科学‘绑架’了我们的健康”,“一样食物能不能吃或者怎样吃,报纸和报纸要吵架,电视台和电视台要吵架,专家和专家也要吵架,他们都有着无比正确的道理,统统都是‘经现代科学实验证明’,随时都可以把中科院和美国食品药品检验局的报告贴到你脸上。”“‘信我者得健康’的科学比玄学还要玄学,然而不信肯定不灵,信了有时候也不见得有效果。”于是还不如学古人,“没了科学也就没了更多的禁忌。面对吃什么的问题,古人比我们简单得多:五味调和,身体说了算;而我们吃什么,其实谁也不知道。”(陈漠《吃什么谁说了算?》,载《新周刊》2004年6月30日)信科学固然有不“灵”的时候,因为科学发现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灵”的,因为科学方法毕竟是获得真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在食品安全方面,在某些前沿问题上专家们或有争议,但在大多数问题上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当然,有人打着科学的招牌推销假货的不在此例。如果因为在某些问题上科学界还有争议就不敢再信科学,那是名副其实的因噎废食。如果我们果真从此破罐破摔,返朴归真学古人“身体说了算”,那么我们还会在享用着用铅罐爆出的爆米花,身体不会告诉你那会导致慢性铅中毒,我们也还会相信“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身体也不会告诉你吸烟有害健康。我们甚至也不会知道目前的种种问题食品对健康有什么害处,因为那都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的,而不是身体告诉我们的。

  7月初,当我再次到同一家川菜馆吃“水煮鱼”时,服务员已不再问用什么锅底,而想当然地用上豆芽了。不知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在被揭发、检查之后北京的豆芽都没问题了呢,还是因为见怪不怪,麻木不仁了。毕竟,在无处不在的问题食品的包围中,生活还必须继续。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非只是一个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