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植保(中国)协会农业生物技术快讯 发布时间:2012年9月
2012年9月19日,《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期刊发表的一项毒理学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和农达除草剂会引起实验室大鼠的乳腺肿瘤,并可能导致其过早死亡。 背景: 9月19日, 《食品和化学毒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农达除草剂和抗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研究”。该研究报告是由法国卡昂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写的,这一研究小组由Gilles- Eric Seralini领衔。这份报告宣称是第一份经同行评议关于转基因粮食的长期毒性研究,该研究历时两年。 该研究使用了200只大鼠,分析了三种饲喂模式: • 在大鼠全部饮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NK603抗除草剂生物技术玉米 •在大鼠全部饮食中添加在田间喷洒过不同浓度的农达除草剂的NK603抗除草剂生物技术玉米 •在大鼠饮用水中添加三种不同的浓度的农达除草剂。 Seralini得出结论,生物技术玉米和杀虫剂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乳腺肿瘤、肝肾损伤,因此会导致过早死亡。 “可持续食品信托基金会”一直在推进这一研究。它呼吁对监管机制和食品安全评价进行审核。此外,Seralini将会出版一本名为“Tous Cobayes(实验品)”的书。在9月26日还会推出一部电影,讨论这份研究发现。 这一研究是由基因工程研究和独立信息协会(CRIIGEN)资助的。 这是一个由Seralini建立的非盈利组织。 Seralini 已发表了多篇论文宣称转基因食品的动物喂养研究表明其对健康有负面作用。他之前的许多论文都是对别人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而非新的或者原创性的数据。他之前的观点已经被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和法国管理当局所驳斥。 2009年12月,Seralini 发表了题为“三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对哺乳类动物健康的影响对比”的文章。该文章发表在《国际生物科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上。这篇文章对比分析了三组关于血液和器官组织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三种转基因玉米(耐除草剂NK603、抗虫MON 810 和 MON 863)的90天大鼠喂养试验。这一研究是对之前喂养研究试验数据的重新分析,而这些研究都得出结论,转基因食品不存在健康问题。 但是,Seralini 称已经发现食用这三种转基因玉米品种产生的一些新的副作用,包括肝肾中毒。 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Seralini 也声称MON 863会导致肝肾中毒。但是,这份研究的同行评议者不支持这篇论文的结论,并认定这篇论文在统计数据重新分析方面存在不足。 该研究实验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该报告未能满足科学研究的最低标准,其提供的数据不支持其试验结论。其结论与安全测试的目的无关。 毒理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们发现该文的实验设计存在本质上的缺陷,例如有关该试验设计等关键信息缺失, 其发表的数据也不能支持作者的实验结论。 该研究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 1. 不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研究方法标准 2. 未标明所喂食的玉米来源及质量 3. 缺少实验饲喂方案及摄入量等关键细节 4. 缺少支持其有关肝肾组织病理学,肝功能检查以及细胞色素活动方面断言的数据 5. 缺少关于致死率和肿瘤发生率终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6. 这份实验报告中用到的大鼠是一种以肿瘤发病率高著称的鼠种。报告中所提及的死亡率和肿瘤发病率对于该鼠种来说是在其正常范围之内的。 7. 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所列数据不能够支持其实验结论 8. 整篇文章缺少剂量-反应相关关系
科学界普遍驳斥此项研究结果 Maurice Moloney教授,英国洛桑研究所( Rothamsted Research)主任 虽然这篇论文发表在了影响因子在3左右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上,但在通篇论文中存在本该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修正或解决的反常问题。对于一个潜在上有如此重要发现的论文,文中应该更多的运用常规统计分析的方法才能更令人信服。如果论文中对每个测量参数的比较考虑到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变异,并使用多程检验的方法,则能为其最终的结论和概括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图1没有提供关于对照组的任何数据,他们的变异也未提及。表格2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个体数量不一致。在所有情况下,对照组使用的试验个体数量都比试验组的数量少。表格2的数据不能显示置信区间或提供有力证据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论文中缺少剂量反应效果,作者对此解释为一种指示性的“阈值”效应。这是对其研究结果的一种推算,不能由中间剂量外推来决定。文中的那些照片非常生动,但没有包含对照组。营养充足的对照组的大鼠也频繁发生了乳腺肿瘤,难道我们能由此得出结论对照组的大鼠都没有发生乳腺肿瘤吗?从数值上我们无法得知,因为图2中缺少了相关数据。我们正在对与结论相关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但现在我们应该指出的是,推荐人应该坚持在 这样的研究中出示对照组数据和其变异情况。 David Spiegelhalter教授,剑桥大学公众风险认识Winton教授 “在我看来,这篇论文中的方法、数据和结论都与我所知的严密研究的标准相距甚远。实话说,我非常惊讶这样的论文竟然能够发表。” “论文中所有的比较都来自于 ‘未经处理’的对照组,而这一对照组中每种性别的大鼠只有10只,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也产生了肿瘤。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比试验组的大多数大鼠表现更好(虽然喂养最高剂量转基因成分和除草剂的雄性组也表现不俗),但论文中缺少适合的统计分析,数字如此之低而不足以作为实质性的证据。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结论,除非经过适当的试验方法重复得到这些结果。” Wendy Harwood博士,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er)资深科学家 “现在还没有看到完整的数据,但这项研究结果与以前的很多研究结论是相冲突的。以往多个研究表明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一种中性的技术,并不会天生带来健康或环境风险。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在饲料中这种水平的玉米量对大鼠来说是否是正常的。饲喂其它食物的另一个对照组应当增加到试验中。” “每组只有10只大鼠,数量很少。比如说,对照组中10只大鼠死了3只,试验组中的10只雄性大鼠死了5个,难道我们会认为这个这两组结果有统计显著性吗?” “喂食非转基因玉米的对照组的数据并没包括在主要图表中,这让人很难解读这些结论。” Anthony Trewavas, 爱丁堡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 “对照组数量太少导致无法进行推理。目前我只看到10只大鼠,并且其中一些也产生了肿瘤。除非提供90-180只大鼠用于对照(将他们分为每10只一组),否则这些结果都是毫无价值的。” “在这些啮齿类大鼠品系发现肿瘤发生情况是正常的,使用这些本来就易生肿瘤的大鼠进行试验,很容易得出这种偏见性的结论。坦白说在我看来试验结果更像是这种非常易生肿瘤的大鼠身上出现的随机变化。” Ottoline Leyser教授,剑桥大学Sainsbury实验室副主任 “像大多数有关转基因的争论一样,这件事跟转基因没什么关系。论文的作者没有证明这些影响是由转基因造成的。他们描述了农达除草剂的影响,以及他们认为是由抗农达玉米引入的酶活性所带来的影响。而对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作物中所带来的变化, 要小于通过常规育种所引起的变化,却是很好的证明,.” Tom Sanders教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营养科学研究部主任 “(论文中)缺少食物摄入数据或生长数据。如果不严格控制食物摄入,这一类的大鼠非常容易发生乳腺肿瘤”。 “(论文中)也没有饮食构成的信息。如果没有妥善存储,玉米中很可能含有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常见的由玉米上的丝状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 “统计方法也不是使用的常规方法,缺少定义清晰的数据分析计划,在多重比较中没有对概率进行调整。” Mark Tester 教授,阿德雷德大学植物功能基因组澳大利亚中心研究教授 “(看到这个论文)跳到我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是,既然转基因已经在全球食品链中存在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各国没有出现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呢?如果影响如文中所称的如此巨大,而且与人类健康相关,为什么北美人民没有如苍蝇般死光光呢?!转基因食品已经在那里的食品链中使用超过10年了——人们的寿命还一直在增长” “如果影响正如所称的如此之大,为什么那么多有声望的科学家做了并发表了100多项研究,都完全没有发现这一点呢?” “最后,当然了,这是个对于一个基因一个转化体的研究。由此推断到所有的转基因作物是非常荒唐的。即使最后证明了这个转化体,或甚至这个基因有问题,也没有理由由此推断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其他所有基因都是有风险的。转基因技术是自然过程的一种适应,这一过程每天都在地球上发生——这只是一项技术。如何运用这项技术才是更重要的。对技术风险一概而论的做法都是荒谬的。” 该研究受到多家国际媒体的质疑 •该研究的一些研究人员与一些反转基因运动组织联系密切。路透社9月19日的报道中说“(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过去作为转基因行业批评者的纪录,可能会使其他专家提高警惕,以免做出草率结论”,并写道“一个不寻常的举动是,该研究小组在其文章发表之前不允许记者寻找外界的评论…”。该研究的资助方应被仔细纳入考量,包括考虑当事方的商业动机以及与研究关联的政治人物的动机。 •媒体报道引述了剑桥大学专家的评论:“论文作者不能确定这些影响是由转基因引起的”,而且“有很好的证据表明,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作物中所带来的变化, 要小于通过常规育种所引起的变化.” 爱丁堡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 “(这是) 试验人员和资助方的预置偏见”。 •论文的主要作者曾经在过去几年发表过动物喂养研究的研究数据,但都受到公众和科学界的公开驳斥。在2007年的一篇新闻报道中,欧洲食品安全权威机构(EFSA)陈述道:“经过EFSA工作小组对数据的详细审核和分析,EFSA转基因小组得出结论:论文中对数据的重新分析并不能得出任何新的安全问题。”EFSA强调“论文作者的数据分析没有考虑一些重要的统计性问题。以作者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为基础的假设推导出了错误的结果。EFSA认为这篇论文未能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来质疑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 论文中的试验用转基因产品已在多个国家获得了安全审批 •转基因作物在上市前,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在欧洲,获得批准的转基因产品经过了欧洲食品安全权威机构(EFSA)的严格的安全评价。这些产品也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包括中国)的审批机构通过了安全审批。论文中提到的转基因玉米产品已在多个国家获得了安全审批,已认为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种植、生产、加工或进口。 •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数十亿的家禽家畜,包括鸡、猪和牛,在食用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自1996年,人类消耗了数千亿餐的包含转基因成分的食物,而未发现一例实质性的与人类或动物健康相关的事故。 •许多科学家和国际卫生机构(其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都一致认为转基因作物、食品和饲料和传统育种的作物、食品和饲料一样安全。 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批准转基因食品的国家里,一般人群中并未发现由于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 2、超过3200名知名科学家在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和其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安全性声明上签名。 3、2011年,欧盟公布了过去10年在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方面的500项研究项目的纲要。 此外,欧盟在过去25年中,还出资支持500个独立研究团体的130个研究项目,这些项目得出的结论是:“至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会对环境或食品和饲料安全带来比常规植物和生物更高的风险。” •植物科学行业非常重视转基因食品健康,并且致力于对这些食品制定最高的检测和安全标准。 •无数同行评议的关于生物技术作物的科学研究—包括超过100例的喂养研究——已经证明其安全性,这些研究已经被反映在世界各国监管部门的食品评估。已经有大量经验表明人畜食用生物技术玉米多年而没有出现一例被证明的健康问题。 •此外, Seralini的这份报告并非如他所宣传的是第一份同行评议的长期喂养研究。之前已有很多长期的喂养研究已经得出结论生物技术作物没有安全风险。 1、2008年,Y. Sakomoto 等人的一项两年喂养研究发现生物技术大豆没有健康问题。 2、2012年,Snell 等人评阅了十二份关于转基因玉米、土豆、大豆、水稻和黑小麦的长期喂养研究,发现这些生物技术作物和传统同类作物营养成分相同,可以安全用作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 关于除草剂的安全性 •作物保护产品因为其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而被严格检测。 此外,除了有产品开发者进行严格检测,作物保护产品还要接受国内和国际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 健康和环境机构都会对作物保护产进行监管,定期评估和检测其潜在健康影响。 •草甘磷是农达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管理当局一致认为即使大量使用草甘磷也不会致癌。 •作物保护行业对健康问题很重视,对于“如何负责任地使用产品”的培训是重中之重。国际作物协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鼓励在全世界范围内采纳害虫综合管理(IPM)原则,安全且负责任地使用作物保护产品。
参考资料RESOURCES "Expert Reaction to GM Maize Causing Tumours in Rats," Science Media Centre, September 19th, 2012
http://www.sciencemediacentre.org/pages/press releases/12-09-19 gm maize rats tumours.htm "Study Finds Tumours in Rats Fed on Monsanto's GM Corn," Reuters, September 19th, 2012 For scientific studies on biotech food safety, visit the CropLife International Biotech Benefits Database at
Long Term & multi-generational Studies (three months - two years): Steinke, K., Guertler, P., Paul, V., Wiedemann, S., Ettle, T., Albrecht, C., Meyer, H.H.D., Spiekers, H., Schwarz, F.J., 2010. Effects of long-term feed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event M0N810) on the performance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J. Anim. Physiol. Anim. Nutr. 94, 185-193. Daleprane, J.B., Feijo, T.S., Boaventura, G.T., 2009a. Organic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diets: consequences in growth and in hematological indicators of aged rats. Plant. Foods Hum. Nutr. 64, 1-5. Daleprane, J.B., Pacheco, J.T., Boaventura, G.T., 2009b. Evaluation of protein quality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and organic soybean in two consecutives generations of Wistar rats. Braz. Arch. Biol. Technol. 52, 841-847. Sakamoto, Y., Tada, Y., Fukumori, N., Tayama, K., Ando, H., Takahashi, H., Kubo, Y., Nagasawa, A., Yano, N., Yuzawa, K., Ogata, A., Kamimura, H., 2007. A 52-week feeding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in F344 rats. J. Food Hyg. Soc. Japan 48, 41-50 [Article in Japanese]. Sakamoto, Y., Tada, Y., Fukumori, N., Tayama, K., Ando, H., Takahashi, H., Kubo, Y., Nagasawa, A., Yano, N., Yuzawa, K., Ogata, A., 2008. A 104-week feeding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in F344 rats. J. Food Hyg. Soc. Japan 49, 272-282. [Article in Japanese]. Malatesta, M., Caporaloni, C., Gavaudan, S., Rocchi, M.B.L., Serafini, S., Tiberi, C., Gazzanelli, G., 2002a. Ultrastructural morphometrical and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es of hepatocyte nuclei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Cell Struct. Funct. 27, 173-180 (erratum 399). Malatesta, M., Caporaloni, C., Rossi, L., Battistelli, S., Rocchi, M.B.L., Tonucci, F., Gazzanelli, G., 2002b.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of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J. Anat. 201, 409-415. Malatesta, M., Biggiogera, M., Manuali, E., Rocchi, M.B.L., Baldelli, B., Gazzanelli, G., 2003. Fine structural analyses of pancreatic acinar cell nuclei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Eur. J. Histochem. 47, 385-388. Malatesta, M., Boraldi, F., Annovi, G., Baldelli, B., Battistelli, S., Biggiogera, M., Quaglino, D., 2008. A long-term study on female mice fed on a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effects on liver ageing. Histochem. Cell. Biol. 130, 967-977. Vecchio, L., Cisterna, B., Malatesta, M., Martin, T.E., Biggiogera, M., 2004.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of testes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Eur. J. Histochem. 48, 448-454. Sissener, N.H., Sanden, M., Bakke, A.M., Krogdahl, A., Hemre, G.-I., 2009. A long term trial with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fe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 focusing general health and performan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parr-smolt transformation. Aquaculture 294, 108-117. Domon, E., Takagi, H., Hirose, S., Sugita, K., Kasahara, S., Ebinuma, H., Takaiwa, F., 2009. 26-Week oral safety study in macaques for transgenic rice containing major human T-cell epitope peptides from Japanese cedar pollen allergens. J. Agric. Food Chem. 57, 5633-5638. Brake, J., Faust, M.A., Stein, J., 2003. Evaluation of transgenic event Bt11 hybrid corn in broiler chickens. Poultry Sci. 82, 551-559. Brake, D.G., Thaler, R., Evenson, D.P., 2004. Evaluation of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rn on mouse testicular development by dual parameter flow cytometry. J. Agric. Food Chem. 52, 2097-2102. Flachowsky, G., Aulrich, K., Bohme, H., Halle, I., 2007. Studies on feed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GMP) - Contributions to nutritional and safety assessment. Anim. Feed Sci. Technol. 133, 2-30. Kilif, A., Akay, M.T., 2008. A three-generation study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Bt corn in rats: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od Chem. Toxicol. 46, 1164-1170. Trabalza-Marinucci, M., Brandi, G., Rondini, C., Avellini, L., Giammarini, C., Costarelli, S., Acuti, G., Orlandi, C., Filippini, G., Chiaradia, E., Malatesta, M., Crotti, S., Antonini, C., Amagliani, G., Manuali, E., Mastrogiacomo, A.R., Moscati, L., Haouet, M.N., Gaiti, A., Magnani, M., 2008. 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a diet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Bt176 maize on the health status and performance of sheep. Livestock Sci. 113, 178-190. Haryu, Y., Taguchi, Y., Itakura, E., Mikami, O., Miura, K., Saeki, T., Nakajima, Y., 2009. Longterm biosafety assessment of a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plan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insect-resistant Bt11 corn does no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 generations or life span of mice. Open Plant Sci. J. 3, 49-53. Rhee, G.S., Cho, D.H., Won, Y.H., Seok, J.H., Kim, S.S., Kwack, S.J., Lee, R.D., Chae, S.Y., Kim, J.W., Lee, B.M., Park, K.L., Choi, K.S., 2005. Multigeneratio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study of bar gene inserted into 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 on rats.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 68, 2263-2276. Brake, D.G., Evenson, D.P., 2004. A generational study of glyphosate-tolerant soybeans on mouse fetal, postnatal, pubertal and adult testicular development. Food Chem. Toxicol. 42, Daleprane, J.B., Feijo, T.S., Boaventura, G.T., 2009a. Organic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diets: consequences in growth and in hematological indicators of aged rats. Plant. Foods Hum. Nutr. 64, 1-5. Tudisco, R., Mastellone, V., Cutrignelli, M.I., Lombardi, P., Bovera, F., Mirabella, N., Piccolo, G., Calabro, S., Avallone, L., Infascelli, F., 2010. Fate of transgenic DNA and evaluation of metabolic effects in goats fe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and in their offsprings. Animal 1, 10. Baranowski, A., Rosochacki, S., Parada, R., Jaszczak, K., Zimny, J., Poloszynowicz, J., 2006. The effect of diet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triticale on growth and transgenic DNA fate in selected tissues of mice. Anim. Sci. Pap. Rep. 24, 129- 142. Krzyzowska, M., Wincenciak, M., Winnicka, A., Baranowski, A., Jaszczak, K., Zimny, J., Niemialtowski, M., 2010. The effect of multigenerational diet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triticale on immune system in mice. Pol. J. Vet. Sci. 13, 423-430. 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系植保(中国)协会 常爽 13910201130
陈菲 13911690621 phoebe.chen@croplife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