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微生物 2011年9月23日
小RNR(microRNA)是一种长度介于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从1993年首个小RNA在线虫中的发现开始,到2002年第一个植物小RNA的发现,这类RNA引发了国内外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与高度重视,其普遍性和重要性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小RNA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中的一类负调控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介导靶基因mRNA的切割或抑制翻译来调节植物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生长发育、激素分泌、信号转导以及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应答能力等生物学过程,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
2011年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等在九月二十日出版的《细胞研究》上发表了题为 “外源性的植物小RNA MIR168a的特异靶标哺乳动物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文章。文章表明:“外源性的植物小RNA可以在多种动物的血清和组织内检测到,通过进食的方式摄入体内。植物小RNA(MIR168a)是一种稻米中富含的同时也是中国人血清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小RNA。体内和体外的功能性研究表明植物MIR168a可以结合人和小鼠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的mRNA,抑制其在肝脏的表达,减缓小鼠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这些发现证明食物中的外源小核糖核酸可以调控哺乳动物体内靶基因表达。”
这样一篇普通的科学研究论文,在乌有之乡网站上被大肆渲染,成为妖魔化转基因的重磅炮弹:“为什么说麻烦大了,因为转基因的生物被人类做了手脚后,牵一发会动全身,那么复杂的一个巨大系统,往里面插几个基因,算是‘已知”的改动,会不会因此多了或者少了几个microRNA?那可是未知数!…我们不知道的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所有转基因生物体,必须筛选iRNA与对照非转基因生物体比较,转基因Bt稻米的食品安全性必须重新审查。”
情况真如乌有之乡所言的那么严重吗?首先听听相关人士是如何评价他们的研究发现和意义的。论文作者在文章讨论中认为:食物来源的小RNA可能充当一种全新的必需营养(Food-derived miRNAs may serve as a novel essential nutrient)。《细胞研究》执行主编李党生说,这一发现将为科学认识中草药,开辟一个新的角度。《自然》新闻稿评述:这一结果揭示一种全新的生命调节机制:动物与植物是如何在分子层面上跨界交流的。这些观点既没有与所谓的转基因食品相联系,也没有提到所谓小RNA变化的危险与麻烦。相反,却认为小RNA是一种全新的营养成分,为传统中草药发现新的活性分子提供依据。
成熟的miRNA在物种进化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低等到高等生物的基因组中都可以找到同源分子。这些小RNA是否是通过进食的方式获得的外源RNA还是动物本源RNA,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比较试验。此外,动植物小RNA结构和作用机制十分复杂,植物小RNA是否能调控动物或人体基因的表达,目前在科学上还有争论,需要进一步的试验证据。
此外,科学研究表明影响小RNA的表达及其作用的因素十分复杂。当外界环境胁迫条件变化或生物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时,小RNA的种类、表达以及作用均会发生变化,同时参与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应答能力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在转基因作物中小RNA会有一定变化,但这些变化同时又与外界环境因素或生长发育相关,开展转基因生物体与对照生物体的小RNA比较研究,是一个新的科学研究问题,但不是一个生物安全问题,更谈不上转基因Bt稻米的食品安全性的重新审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了大量与有关MicroRNA的文章,但没有一篇文献把小RNA与转基因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直接联系,包括《细胞研究》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乌有之乡又一次采用了一个惯用的断章取义手法抹黑转基因,然后采用一个荒唐逻辑把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健康与食品问题与转基因形成因果关系,因为这些问题与转基因同时发生和存在。这次的小RNA事件是如此,之前的山西小动物事件和广西大学生精子事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