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农业最重要的途径。政府和所有的政策制定者必须意识到,必须要多投入,不要以为一个专项已经花了近3亿美元的钱就够了。实际上国外一个公司一年就花十几亿美元,难道我们一个国家比一个公司花的钱少几倍,这还算多吗? 问题与挑战 中国农业的重要性是无须多说的,在中国整个文明历史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农业和农民。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农民没饭吃就起来革命,推翻了当时的政权。所以,中国明智的执政者都对农民、农业特别重视,以保证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可以用的耕地却非常少,用这么少的土地来养活这么多的人肯定是一个大的挑战。 国家制订了土地红线,说一定要保证有十八亿亩农用土地,但实际上我们基本上快踩到红线边上了。中国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用很多低劣的土地取代好的农田来保证这个红线,实际上已经很危险,好的土地越来越少。 人口的增加,农田不断的减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实质就是农业的安全,也就是国家的安全,因为没有农业的安全就谈不上国家的安全。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农业怎么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农业面临着自然灾害严重、干旱、沙漠化、水资源短缺、虫害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近年来,我们的某些粮食品种严重依赖于国外,例如大豆,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 近年来,农业产量增长很少。实际上,这还是花了很高的代价才能达到的结果。除草剂、杀虫剂、肥料的使用把我们的山、水、生活的地方全都污染了。我记得小的时候,老家的那些河塘、小溪都是有鱼虾的,现在基本上没有了。我们为了保证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不得不作出巨大的牺牲。这些问题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国家需要加大投入 我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看问题看得非常深刻。他们在制定农业技术发展纲要和政策时强调,一定要保证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一定要保证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农民收入,同时中国必须有一个有竞争能力的农业,我们不能依靠简单的种植,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完全由国外企业统领中国的农业技术。 中国近年来经济等各方面慢慢发展壮大以后,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我们很多其他行业的人士认为农业投入太多了。事实上,我们国家在十六个重大专项中,只有一项农业的专项就是转基因专项,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仅仅安排了一个大的专项来保证国家安全、农业安全、农民生活问题。 那我们这个转基因专项到底投了多少钱呢?事实上,国家转基因专项投入每年平均投入是2~3亿美元。而杜邦每年投入13.9亿美元、孟山都每年投入9.8亿美元用于研发,他们每年的研发经费是我们国家整个投入的几倍。那我们用这么点钱怎样跟他们去竞争?怎样保证国家的安全?怎样保证农民的生活安全?实际上这是很难的。 我们引以为自豪的转基因棉花也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保护。要是国家让所有公司自由竞争,我想局面不会这么好。所以我们怎样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我认为目前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希望以后会有,能确保国家和农民的安全。 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农业最重要的途径。政府和所有的政策制定者应意识到,必须要增加投入,不要以为一个专项已经花了近3亿美元的钱就够了。实际上国外一个公司一年就花十几亿美元,难道我们一个国家比一个公司花的钱少几倍,这还算多吗? 近年来,中国的生物技术研发已经有所作为了,但是在产业方面的发展还是非常有限,实际上产业化方面真正可以拿得出手的就是转基因棉花。希望在以后的几年中能得到更大的国家支持,同时确保一些好的技术、好的产品能够市场化。 国际企业应该帮助中国同行做大 中国面临的这些问题,我想国际企业应该为我们提供帮助去解决。中国的种业公司在数量上是全球第一,但在技术水平上离第一还差得很远,那么国际同类企业能够为中国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中国需要很多这些国际公司的技术、技能来改变中国的农业、农业技术。所以这些公司,特别是大公司,不要故意制造一些技术壁垒,中国公司也不要完全地自己闭门造车。 我们设想,这些国际公司能不能把好的技术跟中国同行共享,帮助中国同行做大,等中国有强大的种业公司之后,国家就会对外开放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作为学者,我们认为国家要有一些保护的手段,来保护中国自己的企业发展。 在农业技术方面,中国虽然作出了很多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很多非常有用的资源和基因还没有机会产权化。我们有产权的专利非常多,但是这些专利真正有用的有多少?这是个很难说的一件事。我们农业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很多有价值的成果没法产业化,因此也体现不出成果的价值。这其中很多是因为政策方面的缺陷,或者有些时候政策制定者听到一些反对的声音就止步不前。所以我们国家在政策上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要在一些不同的声音中摇摆。 实际上,国外同行可以帮助中国,比如说把一个好的基因、技术产业化。到目前为止,怎样把一个新的发现、新的基因一步步做成产业,我们是没有经验的。我们一定要承认这一点。所以希望国际同行帮助我们,让我们花尽量短的时间把这条路走完。 我经常看到国外企业能够在种子储存、质量控制方面都做得好,农民就非常愿意买他们的种子,而我们自己制备的种子农民反而不太喜欢。我们希望国外的企业不要把好的技术全部都保护起来。如果中国在这方面进展缓慢,也会影响到开放市场的时间进度。 还有一点是:现在分子育种在国外大的企业中已经用得很成功,而我们还仅仅停留在学术讨论阶段。在这点上国外的大企业能不能帮助我们?我们有很多的基因,我们不仅仅希望国外的企业拿到这个基因以后只是自己使用,他们能不能和我们一起开发和应用?中国成长一批企业之后,就有能力和这些大企业正常对话。 最后再建议的一点是:中国建设一个自己的基因型检定设施(Genotyping facility)非常重要。我想这些国际的同行都应该帮助中国建立有效的和可负担的基因型检定设施,除了自己赚到更多的钱,还要让中国种业和农民受益。 (本文为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冠名教授邓兴旺在第三届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的演讲报告,经本人审阅后同意发表。整理:龙九尊) 《科学时报》 (2010-5-31 B1 中国生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