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朱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被众人熟悉认知。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经过了三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安全性评估和检测,但人们还是担心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安全性问题。于是 “三个月没问题,五十年安全吗?”成为了众人关注的话题。 转基因食品长期食用到底安全吗?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让我们对转基因以及转基因食品有个初步的了解。转基因是将一个基因片段从一种生物体中分离出来,之后导入到另外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其本质上只不过是基因的转移,而在转移过程中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有发生改变。转基因技术只不过是农业育种上的一个新的科技手段,它跟常规育种没有本质的区别。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相比并不存在值得特别关注之处。而人类食用植物源和动物源的食品已有成千上万年的历史,这些天然食品中同样含有基因,如果真如一些人所忧虑的食用含有基因的食品会改变人的遗传特性,那么人类或许早已长出角来,或许也可以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然而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吃含有基因的食品或含有转基因的食品将会改变人类的遗传特性的担心,如同某些 “吃基因补基因” 的宣传一样毫无科学依据。从长远来讲,转基因食品跟常规育种得到的食品一样,并没有产生新的不可预期的问题。按照有些人的质疑,短期内安全,五十年后乃至五百年后是不是安全?如果我们五十年、五百年、五千年……,无期限的证明下去,这不但不符合科学逻辑,还会让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陷入不可知论,这并不是科学本身的目的和真谛,也与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证伪学说”相背离。 然而转基因这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和转基因食品在很多人眼中仍然是个新事物,对新事物采取慎重的态度,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实际上,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非常快,很多食品包括添加剂、防腐剂和色素都是新的,甚至是不存在于自然界而是完全人工创造的成份,但仍在广泛使用。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转基因和转基因食品是个“新”事物而拒绝它。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长期性安全问题早就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转基因食品是经过最透彻的研究,最科学的实验,最严格的安全评价,包括一系列的食品安全评价等, 最后推到市场上来。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是更加严谨的,甚至是苛刻的。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是超常量实验,即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实验。之所以采用超常量实验,就是考虑到了长期效应,科研上的模型相当于长期效应实验。而且现行的化学食品、药品都是用这套系统进行验证的。因此长期实验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打消所谓长期安全问题的疑惑。 其实安全问题无非是在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的问题。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以及不少药品,也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绝对安全。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把牛奶、鸡蛋、鱼、甲壳类(虾、蟹、龙虾)、花生、大豆、核果类(杏、板栗、腰果等)及小麦等8类食物列为常见过敏食物,因为尽管多数人吃了没事,一部分人吃了也还存在一定风险。即便是水、盐和糖等这些人体必需的东西,它们相对来说是无害的,但是人吃多了之后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也是有害处的。比如水喝多了会导致电解质失衡,盐吃多了会诱发高血压,而糖吃多了容易骨折,还会诱发一些诸如肥胖症和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 科学概念上的“风险”是非常严格的,科学工作者总是极力去量化风险。他们始终不可能说 “绝对没有风险”,而只能说“风险可以忽略”或者“风险几乎为零。而公众对风险的理解往往综合了风险和利益两个方面。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取决于效益与风险之比,而风险又包括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有害程度两个方面。当效益远远大于风险,即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风险有害程度的乘积,的时候公众就可以接受它。效益远远大于风险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个事物有风险,但是风险的有害度非常的低;另一种是风险发生的概率非常低。比如乘坐飞机,尽管它有风险,但是其发生频率相当低,人们还是接受它是一个很好的交通手段。乘坐飞机可以让我们节省很多时间,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乘坐飞机作为交通手段。我们不能说因为所谓的风险即“万一”就去否定一个事物,拒绝一个事物。 “绝对安全”在科学的殿堂里是不成立的,而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用常规食品的安全评估标准作为参照,在此基础之上评估转基因食品是否更安全。凡是经过政府部门严格审批的食品应该是安全的,甚至是更安全的,因为还从未有过食品接受这么严格的检测和考察。 综上所述,从长远来讲,我们现行的实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及审批都严格地考虑到了长期效应。我们在担心转基因食品长期安全问题的同时,即可能存在的风险,也不要忽略现行食品存在的危害比如化学农药等。而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可以减少化学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从而创造更廉价更绿色更安全的食品。转基因技术从各个角度来讲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利益,而且所带来的这种利益远远大于它给人类带来的风险。如果只有零风险的发明才可以应用,那么汽车、飞机、抗生素以及迅速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互联网均会在疑惑中遭到扼杀。面对安全问题我们将跟随着科学的脚步采取预防的原则,然而我们一定要开展科学研究科学管理去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用科学的眼光和态度来认识和利用科学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