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转基因的争论(陈茹梅)

 

  看了8月4日《科学时报》记者的“转基因:精英论战为公众带来什么”一文,觉得文中某些观点不敢苟同,把我的认识和大家交流一下。科学时报记者在文中似乎认为转基因的争论并没有给公众带来认识上的改观和进步,因此,得出这场争论是非常无谓的,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样一个结论。但是在我看来这场争论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争论之前,几乎没有正面对转基因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普及和宣传的声音,更没有任何专门的渠道供从事转基因研究专业人士和公众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接受任何不了解的事物之前,科学的态度是有事实依据地质疑,在客观地了解这一事物之前,不要“偏听偏信”,“人云亦云”,甚至为了制造恐慌而造谣。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争论的发生表明我们的公众关注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关注自己的健康和未来,说明对某些事物的关注和争论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就像我国的“问题奶粉”事件让美国媒体回忆起150年前发生在纽约的“泔水奶”丑闻。《纽约时报》曾撰文回顾了这震惊一时的“毒牛奶”事件,在这一事件曝光48年后,美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出台。现在我们总是对外资的奶粉品牌平添几分好感,但殊不知,这样的好品牌也是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而脱胎换骨并确立了其稳固的品质、形象和市场地位。

  其次,争论可以促进各方的相互了解。不是做转基因研究的人“傲慢”,不屑于和公众交流,从而带来了人们对转基因的“偏见”。更不是做转基因研究的人“傲慢”地把批评者归为“超越自己的知识范围”,的确,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隔行如隔山”,更何况在科技日新月异当今世界,分工越来越细,专业之间的相互不了解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这导致了很多人对于生物技术这一高新技术领域不了解,甚至心存偏见。同一行业之间需要充分的交流、相互学习,不同的行业之间更需要交流和沟通。任何一个行业,国际、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都是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相互碰撞、促进工作的绝好机会,在我国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软件业、航空(包括民用和军用飞机的制造)、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技术领域国际同行的交流都是非常频繁和密切的,交流促进技术发展和改进在这些行业也得到验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正如同清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好友魏源,在他所编撰的《海国图志》一书中的至理名言一样,合作和交流是“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这一点在生物技术领域也是如此,该领域的专家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同行间的交流、合作也是同样是为了融会贯通、促进工作。相信在争论中,也增进大家对生物技术这一领域的关注和了解,摘掉“偏见”的眼镜,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和航空业大飞机设计、制造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专家们一样都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着同样的努力和贡献,应该得到同样的理解和尊重。

  其实,在生物技术领域,当前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能够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的研究水平,生物技术研究的专家感觉到即便只是埋头于自己的业务研究,要做出国际水平的工作成绩来,时间还是非常紧迫的,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关注业务以外的事情,因此,也忽视了和公众的交流和沟通。但在这场争论中,社会各阶层都意识到科学家和公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同时,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对公众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讲,注重与不同行业之间的人士的交流,增进共识。这就是争论带来的实质性的好处之一。 

  其三,“理越辩越明”,争论总是会有一个相对清楚明晰的结论,当然辩理和结论的明晰都是建立在对争论的事物了解的基础之上,争论会增进大家对生物技术的了解。那么,在有关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中,一个焦点问题是转基因实质等同性的问题。任何物种(包括植物在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都经历了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它们的存在是这两种选择的结果。人工或自然选择究其实质是遗传变异选择。因此,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变异是绝对的,而稳定是相对的。换言之,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体与其亲本祖先是完全相同的。而常规育种就是一个对遗传变异进行人工选择的过程,就其本质来说,转基因育种和常规育种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自然变异完全是随机的不可控的事件。在作物的进化过程中,有很多很多未知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相互转移并发生重组,但是人们从来没有要求对由此产生出来的新品种进行如转基因植物那样严格的评价。而转基因则是精确可控的事件,人们对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转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表达强度,以及转基因植物的病理和毒理等等诸多方面有非常清晰和全面的了解,一旦发现有任何潜在的问题即停止相关的研究,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科学家通过把巴西坚果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中转入大豆,改变大豆的氨基酸中缺乏含硫氨基酸这一特性。但是在这种转基因大豆商业化前期,进行严格的转基因安全评价时,发现这一基因是过敏原,可能导致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这种大豆过敏时,相关的转基因工作立刻取消。因此,转基因培育的作物新品种经过了比任何自然变异而产生的新品种更为严格更为科学的安全性评价。

  争论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美国人究竟吃不吃转基因食物”,这一点已经在科学网的2011年4月11日的《科学新闻》中有非常详实的数据和描述,链接如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询:《科学新闻》:美国人究竟吃不吃转基因食物,文中报道“经过广泛搜集资料和采访,发现美国人的确在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们一般也意识不到转基因食物有何特别。”

  美国作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研发最为成功的国家,在其十几年的转基因作物大面积商品化推广的过程当中从未发现任何有关安全性的问题,但即便如此,科学家们仍然以前所未有的审慎态度对待转基因安全问题。转基因问题是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科学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加以重视、加以深入研究和探讨,而不应把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和地震、SARS一类问题混为一谈,这是两个概念。而目前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在很多时候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范畴,许多其他问题(例如国际贸易等)使其复杂化了。

  因此,我认为如果争论能够增进大家对转基因的关注和了解、促进公众对生物科技的深入了解,不再因为误解和偏见而形成个别的“无端造谣”“人身攻击”“谩骂”,则这样的争论就是有益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